“大家加把勁兒,盡快使熔鋅爐恢復滿負荷運行,保證產量不受影響!”20日三班22:00左右,車間二系統4#爐3#感應器線圈突發故障退出運行,熔鋅爐只能由其余2個感應器供電維持低負荷生產,單班產量下降24%左右。當前正是全力提產沖刺全年產量任務的關鍵時期,長時間的低負荷運行勢必會對生產任務的完成造成不小的影響。“生產再忙,安全不忘!”因夜間光線差加之更換感應器線圈屬于設備搶修“大活”,不僅耗時費力、細節多,且需要多名電工與鉗工同時進行搶修才能確保順利完成,綜合多種因素,車間決定將搶修時間放在11月21日白班。
通過前一晚的溝通、協調,21日早上7:35,電工、鉗工齊聚4#爐,開始緊鑼密鼓的搶修熔鋅爐的“動力系統”——感應線圈。系統負責人李兆利與鉗工、電工詳細溝通了檢修方案及注意事項后,一場與時間賽跑的“搶修戰役”正式打響。
工友們佩戴好勞動保護用品,電工切斷相關電源,一切準備就緒。7:50正式“開戰”,首先要將防護平臺調離感應器,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只要移開就好,實則非也。行車工將行車開至感應器防護平臺上方并找好位置停下,為確保調離防護平臺時不出現傾斜和翻轉、滑落等情況,這個“龐然大物”在工友們重復多次后終于找準了掛鉤位置。值班長適時指揮,行車開始慢慢啟動,隨著工友們的“向上一點、向左一點、慢點……”號子聲,短短的4米距離,卻用了近8分鐘才將防護平臺移至安全位置。隨后電工組開始作業,只見一個電工一只腳踏在地坑邊緣,另外一只腳踏感應器呈“人字形”跨步艱難附身在感應器上方,另外兩位電工站在感應器與熔鋅爐體僅不足40cm的“溝壑”中,他們背靠爐體,開始找準位置將切割機放置于感應器擋板上方,伴隨著“呲呲”的切割聲,耀眼的火光不時閃現,工友們額頭冒出的晶瑩汗水,歷經15分鐘的切割,感應器防護擋板被完全分離,這些工作對電工來說簡直就是“小菜一碟”。接下來才是“重頭戲”,電工組、鉗工組分批次下到地坑半蹲在感器下方,一點點卸掉緊固螺絲,將感應器內部線圈及鐵芯與防護罩分離,在行車工的協助下再將其吊至空曠位置進行修復……這一系列作業下來,大家的工服早已沾滿了煙塵,汗水也早已浸濕了衣褲。臨近中午飯點,大家似乎都沒有停歇的意思,依然在認真地忙碌著。輪流到休息室草草地吃了中飯,咕咚咕咚的喝了幾口水,匆匆的休整后又到自己的崗位繼續工作。
拆機容易組裝難。更換完線圈后,接下來便是感應器歸位“壓軸大戲”——緊固螺絲。工友們又輪番半蹲到感應器下方,一顆、兩顆,一圈、兩圈,上部、下部,從左往右,再從右往左。豆大的汗珠順著大伙“白里透紅”臉頰往下淌……緊螺絲沒有設定標準,只有兩個要求:緊到緊不動;對接面縫隙不超過2mm。兩個沒有那么高的要求,我的工友們緊了1個多小時。下午16:42分,螺絲緊固完畢,工友們好像不知疲倦,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,轉身又迅速地送電試運行,隨著感應器“滿血復活”,鑄錠機開始平穩運轉,大家都松了一口氣。接著,“參戰”人員又著手焊接感應器防護蓋、安裝防護平臺,將配套設施完全復位,待“戰場”打掃結束后,“戰士”們臉上終于都露出了會心的微笑。此次搶修,搶修人員克服時間緊、作業空間狹小等不利因素,分工明確、條理清晰,充分發揚了團結協作、精益求精的優良作風。鑄錠設備的及時恢復,也為車間生產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可靠保障。
時節不居,歲月如流。在“大干四季度,沖刺年度目標任務”的關鍵時期,熔鑄車間全體干群將會一如既往地緊盯目標任務,力保設備設施正常運行,持之以恒堅守崗位,確保順利完成年度目標任務。(熔鑄車間 陳娜娜)